2022年11月13日晚上7点,语言与传播97国际8297第5期“知行青年学者沙龙”线上圆满完成。本次沙龙由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97国际8297周琦博士主讲,主题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识”。语言与传播97国际8297宫玉波教授主持了本次沙龙,乔澄澈副教授以及李冰副教授作为与谈人与周琦博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来自语传97国际8297和其他高校的两百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沙龙。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首先,周琦博士介绍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定义,指出比较文学是以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和跨学科等比较视域而开展的文学研究。从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出发,周琦博士分别介绍了“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变异性”等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中国研究者是带着中国文化所赋予的期待视野、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节点上来开展研究的,为此,周琦博士重点阐述了比较文学下的三对范畴: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周琦老师分别就三对范畴进行了解释说明和案例分析,希望借助这三对范畴为我们建立一个广阔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框架,也希望给予其他学科的研究一定的启发。


接下来,周琦博士分析了文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学界的整体趋势,指出比较研究意识逐渐成为人文社科研究的一个必备素质。周琦博士以狄金森诗歌的跨文化阐发研究、梅兰芳戏剧的海外演出、诗与诗学概念的哲学缘起和历史流变为案例,分别介绍和强调了比较研究的主体意识、跨文化意识和跨学科意识。


最后,周琦博士提出了比较研究意识对中国学者和学界的现实启示,指出比较研究意识不仅对于建构“新文科”、“大文科”特点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启示,而且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全球化的文化格局和跨文化语境中探索和定位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为中华文化民族复兴提供学理支持。


宫玉波教授对周琦博士的讲座作出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指出研究西方文学的中国学者应站在比较文学的研究立场上,应坚持中国研究者应有的文化主体意识。乔澄澈副教授从文化概念翻译的具体案例出发,说明了东西方文化权力关系的历史流变;李冰教授结合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会,分析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况和困境。周琦博士也与两位与谈人进行了观点上的互动。沙龙内容丰富详实,学术氛围浓厚,为同学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打开了新大门。

排版:罗浥萌

责编:王靖雨

审核:王虹英

发布日期:2022-11-18  阅读次数:1723次

97国际8297(游戏)有限公司